目前分類:元氣輕食養生坊-健康新聞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筷救地球 健康新主張
文 / 林如茵  
從2008年7月起,國內四大便利商店將不再主動提供消費者免洗筷,每年高達50億雙使用量的免洗筷,在環保與健康的聲浪之中,用量可望越來越低。而五顏六色、功能各異的環保筷,則成了同事間的餐前話題,隨身攜帶的餐具,新形狀、新功能、新顏色,都成了流行指標。

   

未來到便利商店買便當或泡麵,店家將不再主動提供免洗筷!甚至還有業者推出自備餐具或杯子購買餐飲另有優惠!在外食族居多的現代,隨時可以取得的免洗筷,讓大家即使在家中也可能因「方便」而直接使用免洗筷,無形中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這項規定等於是體醒所有人開始注意到免洗筷所帶來的問題!

台灣年耗50億雙免洗筷
 
據統計,1999年至2005年間,每年免洗筷用量皆高達5萬公噸左右(約62億雙),2006年以後,因環保署推動機關學校餐廳內禁用各類免洗餐具、加上環保團體的關切宣導,及免洗筷二氧化硫殘留問題,2007年的免洗筷用量已經降到3萬8千公噸(約相當於48億雙),目前每天約用掉1,300多萬雙的免洗筷。

免洗筷的環境危害
 
儘管,在台灣免洗筷的使用量已經在下滑,但是每日1,300多萬雙的數字,依舊高於世界其他國家。以環境方面來看,免洗筷的製作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竹子,如果一根桂竹可生產兩百雙竹筷,台灣一年五十億雙的用量,就要耗去近三百萬根桂竹,在環保人士的眼裡,就如每年砍伐一大片綠地竹林。而且免洗筷一次就丟的使用方式也增加了垃圾焚化量。

免洗筷的健康危機

根據衛生署的報告指出,免洗筷的製造過程是經二氧化硫燻蒸漂白的,得再經水蒸煮,去除二氧化硫,才可使用,若是不肖業者沒有經過這道蒸煮的過程,就會使二氧化硫殘留在筷子上(顏色越白,聞起來越酸,則殘留越多),由於二氧化硫遇水後會轉變為亞硫酸鹽,一般人食入亞硫酸鹽後,在體內可轉變為硫酸鹽而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對氣喘患者則可能誘發氣喘等不適的症狀,影響健康。
近年來,因免洗筷售價低廉、成本效應關係,原料大多取自於大陸或東南亞地區,甚至只有包裝在台灣製作,製作過程中所添加的化學藥劑,是否符合安全範圍?運送過程中是否已經污染?消費者並無法直接判斷。
消基會也特別體醒,在使用免洗餐具前,先拿起來聞一聞:如果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就可能含有二氧化硫;由於二氧化硫會溶於水中,可以在使用前先將筷子浸泡於溫水中數秒,以減少筷子中二氧化硫的殘量。

至於包裝也是一個大問題,沒有附上產地來源的免洗筷,幾乎佔市場的一半以上,而包裝印刷上的可遷移性螢光反應及鉛含量,都是影響健康的關鍵,免洗筷問題多,不僅不環保還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為了自己的健康、安全、衛生與地球,從今天起自備環保筷吧!

環保逗趣筷 健康新主張
 
要吃的安心,許多人開始自備餐具,已經儼然形成風潮,由環保署提供的,過去9年台灣使用免洗筷的數量來看,近年已經大幅減少,但是2007年約使用48.53億雙,依然是很高的數字。而消基會在5月的網路調查顯示,約有七成的人已經開始使用環保筷了,可見隨時攜帶筷子成了新興的健康流行風。

伸縮收納方便的環保筷,有無限的創意設計,無論是三折式、二段式、彈壓式、滾珠定位的都深受年輕人喜愛,但是因螺絲組合與伸縮收納的死角較多,長期使用後容易藏汙納垢,一定要定期做一次徹底清潔。當然,不習慣多節的餐具,家中平日使用的筷子,不但長度適中,使用上也較順手,可以用美麗的布包裝著隨身攜帶。

在材質上,可以依照個人的喜好來挑選,只要把握「清潔方便」、「攜帶容易」、「安全耐熱」,就可以找個屬於自己的環保筷。

◆不鏽鋼筷在市面上的使用最普遍,不鏽鋼筷因為材質的關係清洗較容易,用水沖即可去除油汙,講究一點的話可以用熱水沖。不鏽鋼筷的收納設計通常會有許多巧思。

◆合金材質的筷子,特色是輕巧,並且和不鏽鋼筷一樣清潔方便,多半也會有許多特殊的收納設計。

◆塑膠筷因較難去除油汙以及耐熱程度的疑慮,較不推薦,但也因為材質輕巧,攜帶上不會造成負擔,是大部分始用者的入門款式,可以清洗後再用手帕或衛生紙擦拭,加強衛生。但是要注意塑膠材質本身的耐熱程度,是否符合需求。

◆竹筷的清潔難易介於不鏽鋼筷及塑膠筷間,但其實都可以用清水沖洗去除油汙,加上竹筷的設計通常具樸質美感與優雅氣息,吸引許多女性的喜愛,在使用上若有衛生上的疑慮再定期使用清潔劑清洗即可。

想要選購適合自己的環保筷一定要挑選具有完整標示的產品,包含母筷、子筷的材質及耐熱程度,當然更重要的是每一餐都養成使用環保筷的習慣,讓環保筷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轉至 健康100養生館:http://www.ehealth100.com.tw/topics/detail.asp?ArticleId=968&CategoryId=852&ParentSN=850

dali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生和瓜子味道鮮美,含糖少,不少糖尿病患病認為多食無害,經常當作解饞的充饑食品。雖然花生和瓜子含糖量低,但含有較多的脂肪,屬于高熱量食品,如果隨意吃,不按照食物交換份方法減去相應的主食量或者進食過多,都會導致血糖、血脂的增高。

  每100克花生含589千卡熱量,每100克瓜子(包括葵花子、西瓜子)所含熱量大于570千卡,均比同等重量的米飯、豬肉、羊肉、雞鴨肉所含熱量高。不加限制地食用花生和瓜子會增加熱量和脂肪攝入,使體重增加、血脂升高,不利于血糖和血壓的控制。

  有人說南瓜子有降糖作用,市場上還有用南瓜制的保健食品。專用于糖尿病患者。其實南瓜子有降糖功效的觀點是錯誤的。南瓜子雖含有較少的糖及膳食纖維,但含有較高的脂肪和蛋白質,每100克南瓜子含46.7克脂肪,多食同樣不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對于堅果類的花生、瓜子,少吃則有利,多吃就有害。一般每日進食不帶殼的堅果15 20克為宜。無論進食多少,都要嚴格將其熱量計算入全天食物量中。


  花生煮著吃更科學

  水煮花生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物質,如植物固醇、皂角?、白藜蘆醇等,對防止營養不良,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具有顯著作用。尤其是花生所含的β-谷固醇,有預防大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病的作用。此外,白藜蘆醇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不僅能預防癌癥,還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心肌梗死與腦梗死的發生。

  然而,我們在享用花生美味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黃曲霉菌的農作物。而黃曲霉菌毒素是世界公認的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

  那么,怎樣吃花生才安全有益呢?首先,要將外觀呈黃綠色的花生剔除,然后用流動的水浸泡、漂洗,再用水煮熟食用。黃曲霉菌毒素很耐熱,即使加溫到200℃也不能被破壞。而黃曲霉菌毒素可溶于水,經過漂洗、水煮,能被去除大部分。從這一點來講,吃煮熟的花生相對來說較為安全。


  四種人不宜吃花生

  花生含有豐富營養,但有四種人不宜吃花生。

  高脂血癥患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癥患者食用花生后,會使血液中的脂質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疾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膽囊切除者:花生里含的脂肪需要膽汁去消化。膽囊切除后,儲存膽汁的功能喪失。這類病人如果食用花生,沒有大量的膽汁來幫助消化,常可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腸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會加重病情。

  跌打淤腫者:花生含有一種促凝血因子。跌打損傷、血脈淤滯者食用花生后,可能會使血淤不散,加重腫痛癥狀。

轉至玖玖健康網:http://www.btissama.com/detail/6389.html

(實習編輯:厲琳)

dali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米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含有豐富的把玉米染成金色的色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胡蘿卜素的一種),它們雖然不是營養素,作用卻勝似營養素,是強大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眼睛中叫做黃斑的感光區域,預防老年性黃斑變性和白內障的發生。黃斑是位于視網膜中心部位、掌控視力的組織。由于老化,黃斑部位的脂肪氧化、受損而遭到破壞的時候,出現了黃斑變性、視力下降,甚至會導致失明。而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憑借其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吸收進入眼球內的有害光線,保持黃斑的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黃色的玉米中才有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白玉米中卻沒有。所以,出租車司機、中小學生、編輯、作家等經常用眼的人,應多吃一些黃色的玉米。


 

  玉米中含有多種抗癌因子,如谷胱甘?、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微量元素硒和鎂等。谷胱甘?能用自身的“手銬”銬住致癌物質,使其失去活性并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它又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可以加速老化的自由基失去作用,是人體內最有效的抗癌物;玉米中還含有硒和鎂,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的分解,使惡性腫瘤得不到氧的供應而衰亡;而鎂,一方面能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另一方面能使體內的廢物盡快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預防癌的作用;而玉米中的葉黃素還能夠預防大腸癌、皮膚癌、肺癌和子宮癌,玉米黃質則能夠預防皮膚癌和肺癌。

  玉米中含有豐富的煙酸,煙酸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P)的組成物,是可增強胰島素作用的營養素,所以,用玉米替代主食,有助于血糖的調節。

轉至玖玖健康網:http://www.btissama.com/detail/6394.html

dali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果具有繽紛的色彩,與植物化學素(phytochemicals)有關。所謂植物化學素是指植物的二級代謝物,雖非植物生長需要的必要成分,卻是保護植物生命的重要防衛系統,目前廣為熟悉的植物化學因子有類胡蘿蔔素、葉黃素、類黃酮素、多酚類、茄紅素、兒茶素、蘿蔔硫素、花青素等物質。

植物化學素是近二十年才不斷被發現的化合物,這是植物的特殊物質,植物在遇到危險時,無法像一般動物自由移動隨時閃躲,因此分泌各種植物化學因子作為防衛作用。某些植物會綻放亮麗顏色,以便吸引蝴蝶、蜜蜂傳播花粉,有利傳宗接代;某些植物會釋放各種特殊氣味,作用在驅趕寄生蟲、微生物、草食性動物,以保護植物不被侵襲;某些植物具有免疫效用,遭受病原菌感染時,會大量產生二次代謝物,以抵抗病菌,並提昇免疫力與抵抗力;某些植物會擔任抗氧化角色,可保護細胞,避免長期受到紫外線照射的傷害。

長期攝取這類植物化學素,同樣會作用在人體身上,延緩老化、提振精神、健康久久!水果的五顏六色,就是促進人體健康的因子。  

常吃水果,能夠改善便秘,這是因為水果所含的膳食纖維,以果膠為主,是一種可溶性纖維,能夠吸收和保留水分,使糞便變得柔軟,並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和腸道蠕動,有利於大便排泄,預防便秘。而果膠溶解後會在腸道中形成黏性膠質,可以增加腸道具有抑制澱粉作用,延緩糖類吸收,穩定血糖,可減少體內胰島素的釋放。

水果最為津津樂道的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尤以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E、鉀、鐵、鈣、鈉、磷含量最高,都是參與體內各種新陳代謝正常化及細胞成長、再生、修復的重要營養素,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疾病會自然遠離。本文摘自:營養專家私藏養生蔬果法,由唐莊出版社發行

※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236.html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021

dali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林宜昭  
水之於身體,就如同氧氣、日光般重要!給身體喝水,是延年益壽的不二法門;給身體喝水,是亮麗皮膚的基本原則。為了健康,為了美麗,哪能不喝水?

口渴想喝水是自然生理反應,但是,現代人忙碌中常常忘了要喝水。每天一早進到辦公室,第一動作就是打開電腦,然後一屁股坐下、兩眼盯著螢幕,一坐好幾個小時,根本不記得倒水喝,有人一天長達8~10小時的工作時間,連2杯水都喝不到,只有在生病就診或者某次健康檢查中出現了尿酸偏高的問題,醫生才終於有機會警告你:「平常水喝太少了!」

口渴想喝水是自然生理反應,但是,現代人忙碌中常常忘了要喝水。
 
每天一早進到辦公室,第一動作就是打開電腦,然後一屁股坐下、兩眼盯著螢幕,一坐好幾個小時,根本不記得倒水喝,有人一天長達8~10小時的工作時間,連2杯水都喝不到,只有在生病就診或者某次健康檢查中出現了尿酸偏高的問題,醫生才終於有機會警告你:「平常水喝太少了!」

不渴,也要喝水

生命組織由細胞組成,細胞不單內部含大量水分,細胞膜外部亦為液體所包圍,所以水對細胞的活動非常重要。因為水是最好的溶劑,物質溶於水後,化學作用才易於進行。細胞中的水也有輕微的解離度,可解離為 H+和OH-, 溶液中H+和OH-濃度的大小,可決定其酸鹼度,因而影響細胞內酵素的作用。


細胞如果能經常保持與「好水」流通代謝,將大大的強化細胞的活性,排除病毒污染物的能力及增強免疫力;若維持細胞中遺傳基因DNA的正常狀態,就不至於得病。可見好水確是維持生物體器官、細胞正常穩定最好的諧振共鳴載體。


水的角色也像人體清道夫,參與新陳代謝和排出廢物。水喝得不足,身體的代謝作用會遲緩不順暢,廢物累積體內,會導致便秘、結石等問題,也讓人精神變差、容易疲累。
所以,正確的喝水是很好的養生保健之道,即使不覺得渴,還是要喝。

規劃自己的喝水時間表

身為營養師的趙思姿,養生之道不脫「飲‧食」兩字,她說,只要喝得對、吃得對,加上不為難自己的健康操,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她實行多年的喝水養生,靠的就是在對的時間、喝對的水,而不僅僅渴了才喝。


趙思姿指出,人體所有經絡運行跟時序息息相關,只有喝對時間,對身體的排毒和代謝功效才能達到最大。一天中,早上七點到九點、下午二點到五點是喝水好時機,她會在前一天用保溫瓶裝滿500cc的熱水,隔天起床就喝。下午2點到5點是膀胱經運行之時,也是排毒的最佳時機,她會喝足800-1000CC的水,到了晚上幾乎不喝水。


一個人一天喝水量的多寡與頻率,要視排泄量而定,但無論如何,一天至少要喝4次水。根據自然療法時間能量營養學的規律,一天中第一次需要喝水早上起床時,因為在大約八個小時的睡眠中,體內水分因流汗、形成尿液而耗損,血液呈缺水狀態,所以最好先喝水。接著,進辦公室後,馬上倒600cc的水備著,有空就喝,最好要在午餐前喝完;下午4、5點,再補充些體內水分;下班回家後或是晚上睡前最好也要喝水,只過,小孩、老人睡前最好避免喝水,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另外,運動或大量流汗後,即使沒有感覺口渴,也一定要補充水分,或者視個人需要和習慣,交替補充水和運動飲料。


但是,究竟該喝多少水?趙思姿強調,八杯水不是放諸四海皆準,體重越重的人越需要大量的水來代謝排毒,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把體重乘以30,就是個人需要的CC量。


不喜歡只喝白開水的話,注重養生的菲夢絲國際美容機構總裁林艷秋建議喝花草茶:「喝茶的效果與精油芳療很像,混合兩三種不同的植物像松果果實、薰衣草等,喝了就很有排毒效果!」

自覺就能分辨出好水
 
喝水的時間要對,數量要對,品質也要對。其實,喝到好水的感覺,人自己最清楚。林艷秋總裁就說:「喝水前我會先漱口,體會一下水在口腔中滾動的感覺,如果很圓潤,覺得舒服、乾淨,就是不錯的水,好水泡茶更是生津止渴。」


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蔡仁達則歸納分辨好水的幾項原則:喝水之後,口水會增加且變得比較甘甜;舌頭、喉嚨較不乾燥;眼睛感覺較明亮或者疲勞、酸澀、乾燥感減輕;同時有精神體力變好的感覺。


大家都知道,喝水是為了補充身體因流汗和排尿所失去的水分,並且從水中獲取礦物質,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水也是我們取得氧氣的來源。如果喝的是含氧量高的水,人體會覺得比較輕鬆,疼痛獲得紓解,發炎現象也會減少。值得一提的是,礦物質和氧的含量高的水,看起來並不是透明無色的,卻是呈微微的霧狀,且有汽水般的氧氣泡。

水飲料市場五花八門

『多喝白開水』是食品營養學者專家肯定的建議,既然自來水不宜生飲,現代人為了方便,就買現成的市售水飲料,甚至水質惡劣的地區,連家庭飲用水都得花錢買水或者選用濾水器。


純水、蒸餾水、礦泉水、麥飯石水、小分子水、鹼離子水等,市售的水產品多得不可計數,從統一、味全、悅氏、怡康、清境、金車、泰山、台糖、台鹽、黑松、味丹等,都推出礦泉水或水飲料,售價從11元到近50元都有,個個在純淨上作文章,也在成分、技術方面下工夫。但你可曾仔想研究過這些水到底有什麼不同?選擇有益現代人體質的水看似簡單,卻需要先從認識各種飲水內容開始!


淨水材料研發專家王志源指出,大部份的人對不同的飲水內容,只是一知半解,例如很多人以為蒸餾的純水最乾淨,可以安心飲用,殊不知在把水中重金屬等雜質過濾的同時,也可能將有益健康的天然礦物質 (如鈣、鎂) 完全除去,長期飲用並不利健康。

好水特質:微鹼、小分子

現代人由於精緻飲食與外食,造成人體維生素與礦物質嚴重缺乏,因此營養學界都不斷提醒,最好飲用呈微鹼性的礦泉水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質,以平衡體內酸鹼度。


為什麼微鹼比較理想?王志源指出,因為水分子團變小,容易進出細胞,溶解出代謝廢物,具有較高能量,且導熱性強易滲透出食物中有效養份;含高離子化礦物質,使水分子極細小化、分子重新排列整齊、活潑化、酸性分子無法結合如氫、硫等,水分子因此呈現天然礦物質鹼性,飲用鹼性水時不會喝到含三鹵甲烷等致癌物質,保留水中有用的礦物,供給使人體所需之各種礦物質 (如鉀、鈉、鈣、等);鹼性水還可消除血液中異常生成的自由基達70%以上,比目前任何抗氧化劑的能力強許多,是現代人因環境污染產生眾多慢性病的最佳防禦武器。


另一個常被強調的好水特質是「小分子」。王志源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比率高達80%,如果血氣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結成惰性水(即四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不能通過細胞膜。活化小分子水為獨立水分子(即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提高身體的含氧量,細胞因而能恢復活力,精神更暢旺、頭腦更靈活,進而能提高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同時獨立水分子可自由出入細胞之間,再透過共鳴共振,轉化為熱能,令皮下深層的溫度微升,改善微循環系統 ,更有利於將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減輕肝臟及腎臟的負擔。


至於有些廣告詞說:滲透壓和人體體液相等的水喝了比較容易吸收,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林杰樑醫師解釋,當人體失去水分時,體內滲透壓會上升,刺激控制飲水的大腦下視丘滲透壓接受器,引起口渴的感覺,這時候補充低滲透壓的水(如純水),才會平衡且解渴,如果喝等滲透壓的水 ,解渴效果反而比較不明顯。

喝水的方式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因為這是警告訊號,就像機器油已經不夠,零件已經磨損(身體毒素已經產生)。會忘記喝水或不愛喝水的人最好限制自己一天至少喝4-6次水。每次300-500cc。


●每一口先含著再喝下去,最好浸潤整個口腔。 這樣可利用生物回饋機制傳達口渴中樞,讓身體細胞知道有水分要進入身體,以便充分吸收。


●從容不迫,小口慢嚐。體內像火爐,用水一澆馬上會冒煙(毒素),讓身體有充分時間作好的新陳代謝,把毒素排除物質。


●喝溫水比喝冰水止渴。溫水對身體比較不刺激,身體不需額外反應就能完成較佳的生物回饋反應給口渴中樞,所以比較有助於身體吸收利用,也就比較解渴。


●除非特殊健康問題,否則盡量不要用其他飲食的水分取代白開水。其他飲食水分是用來補充人體無感水分流失的(如:呼吸、皮膚蒸發…等)。

轉至:健康100養生館http://www.ehealth100.com.tw/topics/detail.asp?ArticleId=561&CategoryId=852&ParentSN=850

dali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腔癌及咽癌

1985年日本Hirayama研究報告指出,多吃綠色以及黃綠色蔬菜,例如:菠菜、青江菜……等,可以降低口腔癌以及咽癌的發生率,而其他的研究報告更顯示,日常飲食中大量攝取蔬菜水果,除了可有效降低口腔癌與咽癌的罹患率外,更比不攝取蔬果的人少了50%的罹患率。

 

◎鼻咽癌

根據中國1989年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多攝取胡蘿蔔、番茄、蜜柑、橘子……等蔬果,可以有效降低鼻咽癌的發生率。

 

◎喉癌

抽煙、喝酒是喉癌的兩大致癌因素,如果不想提高發生機率,我勸大家還是把這些壞習慣給戒了吧!平時多吃蔬果保養身體,歐洲在1996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多吃蔬果,除了可以降低喉癌的發生率之外,還可以減少呼吸道癌症的發生率。

 

◎食道癌

1986年日本Hirayama研究報告指出,黃色、綠色蔬菜,例如:小黃瓜、花椰菜……等,可以預防及降低食道癌的發生,另外,印度、伊朗、新加坡、中國……等國家,也都出現類似的報告證實此一觀點。1990年,中國的研究報告更顯示,常吃醃製的蔬菜,例如泡菜、醬瓜……等,很容易引起食道癌的發生,下次嘴饞想大飽口福時,一定要三思!

 

◎肺癌

目前有最多的研究資料顯示,多吃蔬果與肺癌的預防有密切關係。其中,美國及荷蘭的報告指出,多吃水果、綠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胡蘿蔔、番茄……等,可以降低罹患肺癌的機率。另外,1992年Goodman也發表了一份針對女性罹癌存活率的研究,研究指出,攝取蔬果與肺癌病患的病情惡化或存活有關,若是在罹癌前經常攝取蔬果者,罹癌後的存活時間較長。

 

◎胃癌

1986年以及1996年都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攝取生菜比攝取一般烹煮過的蔬菜更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大約可以降低20%至50%的罹癌率。另外,也有報告顯示,多吃洋蔥、蒜、韭菜……等辛香料食物,可以減少20%至60%的罹癌率,尤其對於胃癌更是有顯著的預防效果。

 

◎胰臟癌

美、歐十個國家共同研究蔬果與癌症的臨床實驗結果顯示,大量攝取蔬果可以有效降低約30%至50%的胰臟癌發生率,使自身的健康更有保障。

 

◎膽囊癌

1989年日本的Kato研究報告指出,天天食用蔬果,或是每星期至少三天食用蔬果,有預防細胞癌化的作用,特別是水果以及香菇,更可降低膽囊癌的發生。

 

◎肝癌

肝癌幾乎是國人死因的前幾名常客,尤其男性罹患的機率較高,主要原因與生活壓力、疲累有關,當然,男性也比較少攝取蔬果類食物,營養方面也較不均衡,想要保健身體,一定要從多吃蔬果開始,1993年Yu以及Chen研究報告也指出,若能增加每星期的蔬果攝取量,就能夠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大腸直腸癌

1985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每日攝取至少一種以上的蔬果,可以降低直腸癌的發生率,特別是草莓、楊桃……等漿果類水果,不過,若是以罐頭水果代替,則會產生反效果,反而增加罹癌的機率。

 

◎乳癌

乳癌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前一陣子,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的妻子 林淑如 女士,也因為乳癌過世,令人感到十分遺憾。至少有五十個國家的研究報告中都顯示,蔬果對於乳癌的發生確實有預防作用,生食的效果又比熟食來得好,更有報告指出,單攝取洋蔥就可以有效的預防乳癌發生。1992年Ingram的報告發現,早期的乳癌病患,如果有進食蔬果的習慣,其治療效果會更好。

 

◎卵巢癌

有來自六個國家的權威性研究報告顯示,每天多食用生菜、胡蘿蔔、綠色蔬菜、黃色蔬菜……等,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生機率,女性朋友應該在平時的飲食中多注意蔬果的攝取量。

 

◎子宮內膜癌

美國1993年Barbone等研究指出,平時多食用綠花椰菜、菠菜、萵苣、胡蘿蔔、番茄……等食物,可以減少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義大利及瑞士的報告也顯示,多吃胡蘿蔔、新鮮水果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女性朋友應該多多攝取蔬果,爲自己健康加分。

 

◎子宮頸癌

香港歌壇天后梅艷芳在2003年因子宮頸癌病逝,這個消息震撼了全球華人,年紀輕輕還擁有大好前程的她,離開這個她深愛的世界時,正值40歲的花樣年華。1989年美國許多報告顯示,多吃綠色或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菠菜……等,可以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另外,果汁與生菜對於身體也有不錯的保護作用。

 

◎攝護腺癌

1986年日本Hirayama研究指出,多吃綠色以及黃色蔬菜,可以預防攝護腺癌的發生。另外,有其他研究顯示,食用葡萄乾、橘子乾或其他類水果乾,有低度的防癌作用,而新鮮番茄則有中度的防癌作用。

 

◎甲狀腺癌

有許多著名的醫學研究指出,飲食中如果缺少碘的攝取,會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平時應該多攝取綠色蔬菜及水果,特別是黃蘿蔔、柑橘類、捲心菜及十字花科類的蔬菜,多食用這些蔬果可以有效降低罹癌率。

 

◎腎臟癌

體重過重以及喜愛吃紅肉的人,罹患腎臟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許多,因此,維持身體正常體重、多吃蔬菜水果,是預防癌症的不二法門。1990年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菠菜、捲心菜、豌豆、香蕉、胡蘿蔔……等食物,可以降低腎臟癌的發生,使身體健康有力。

dali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